刘奶奶闺蜜来她家做客时,刘奶奶如常地在菜品中加入蚝油时,却被闺蜜制止了。并说道“欣啊,都说蚝油是害人油,加热后会产生致癌物质,你怎么做菜还在放蚝油呀”。
刘奶奶听后明显不相信这个说辞,打开闺蜜的手,放了蚝油后,回答道“我都吃蚝油好多年了,这不都好好的吗?你一天天净看些乱七八糟的东西”。
刘奶奶闺蜜听后生气地说道“什么叫乱七八糟的东西,你自己看看那么多人都在说呢,专门过来提醒你这个事情,居然这样说我,太伤心了”......
看见自己的闺蜜又戏精上身了,又开始没完没了的胡扯,还在一旁捣乱,刘奶奶无奈地配合道“是是是,你说得对,我这都放了,要不这次吃了以后就不吃了”。看见闺蜜配合,刘奶奶的闺蜜也就没捣乱了,在一旁等着刘奶奶做好的美食。
在做菜时放入蚝油,可以让菜变得更鲜,更美味,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有很多像奶奶一样,做菜必放蚝油的人。但是近期确实出现了许多,关于刘奶奶闺蜜所说的蚝油是一种害人油,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的言论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蚝油真的是“害人油”,加热后真的会产生致癌性的物质吗?
蚝油是“害人油”,加热会产生致癌性?蚝油是一种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复合调味品,因为其不仅含有9种人体新陈代谢时所必须的氨基酸,还含有哺乳动物必须的微量元素,例如Cu(铜)、Zn(锌)、Cr(铬)、I(碘)等。
其中的Cu是能催化血红蛋白生产的铜蓝蛋白(一种催化酶)的主要成分,可以起到辅助铁造血的作用,所以若是大家身体中缺Cu,可能会引起贫血;
Zn变为Zn蛋白后是维持味觉的味觉素的组成成分,具有促进味蕾分化、有味物质与味蕾的结合的作用,因此大家体内若是缺Zn可能会导致味觉失常,从而影响到食欲。
但真正让蚝油风靡一时,深受大多数喜爱,并不是因为其营养物质丰富,而是在凉拌菜、烫、炒菜等菜品中加入蚝油后,在谷氨酸钠的作用下,不仅会让这些菜变得更有光泽,入口时还会带有鲜蚝原蚝特有香气,让菜品变得更鲜。
因为人体的味觉器官中有一个氨基酸受体,当我们食用了带有氨基酸的物质,比如氨基酸钠,会刺激位于舌部味蕾上的氨基酸受体,从而感觉到更加可口的鲜味。
可这样一种能让菜品变得更美味的调味品,近期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“害人油”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原来很多人以为,蚝油中的谷氨酸钠经过加热后产生的焦谷氨酸钠,是一种致癌物质,所以才得出蚝油是害人油这个结论。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?
首先蚝油加热后确实会产生焦谷氨酸钠,但是它的产生有一个前提,必须当蚝油所处的温度高于120℃后,才会产生。并且这种物质产生后蚝油所带有的特殊鲜味就会失去,所以想要菜品具有特殊的鲜味的人群,建议在菜品出锅前加入蚝油。
其次焦谷氨酸钠其实并不是一种致癌物质,反而是一种能改善记忆力的物质。该物质主要存在于人的脑脊液、大脑中,具有帮助人类大脑的左右半球实现信息交流的作用。
研究人员曾经给年老的老鼠做过焦谷氨酸钠的实验,给老鼠服用连续14天的焦谷氨酸钠,结果老鼠大脑中的信息受体密度要比之前高30%~40%,可见焦谷氨酸钠确实具有促进左右半脑信息交流的作用。
长期这样可以增强大脑的“听”“说”能力,并让两者配合得更好,进而起到提高记忆力、学习能力等作用。
所以,蚝油并不是一种害人油,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调味品。不过蚝油若是储存不当,真的可能会增加致癌风险。在平时,建议蚝油这样用。
用对有益,用错有害,医生建议蚝油这样用在炒菜时,为了让菜的口味变得更好,通常需要搭配许多的调味品,为了使用方便,可能很多人都会直接将调味品放在锅的旁边。医生想说的是,不建议大家将所有调味品都这样放,因为有的调味品在常温的环境中可能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。
因为常温环境属于适宜细菌增长的环境。每当大家使用一次蚝油后,细菌就会通过空气进入到蚝油之中。而蚝油是将牡蛎肉经过加工之后,做成的调味品,不仅营养物质丰富,还含有一定的水分。这样的物质对于细菌来说,简直就是“生长的天堂”。
所以蚝油在常温中保存,极易发生变质,甚至霉变。大家食用了这样的“蚝油”后,容易对身体造成危害,甚至增加患癌、食物中毒的风险。因为每当食物变质、霉变后,其含有的营养成分就会逐渐消失,反而产生大量对身体有害的物质,如过氧化脂质和致癌物质。
因此,平时在使用蚝油时,建议大家将其放在0-4℃的环境中储藏,也就是用完养成放进冰箱的好习惯。因为低温环境可以降低细菌中酶的活性,抑制细菌繁殖。
大家不要以为,将蚝油储藏好了以后危机就解除了,不会再对大家的身体造成伤害。万事万物都具有适宜人群以及不适宜人群,蚝油也不例外。
蚝油在制作的过程中,当牡蛎发酵成熟后,通常会加入白糖、盐、增稠剂等辅料进行调配,所以蚝油其实是一种高糖调味品。因此,一般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,即使血糖控制平稳也不建议过多食用,不然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稳,导致病情加重。
毕竟血糖含量过高可能会对血管内膜造成伤害,血中的血脂通过破损的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内后,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。这可能会对心脏供血造成影响,增加并发心脏病的概率。
另外,高血压患者也不建议食用蚝油,因为蚝油中的盐的成分也少,而盐中的钠会引起水钠滞留,导致血容量升高,使血压变高。而血压过高时,容易让血管变硬、变脆,这会增加血管破裂,引起脑出血的风险。
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建议大家养成将蚝油放进冰箱中储存的好习惯,不要因为怕麻烦,最终酿造悲剧。另外,高血压、高血糖患者尽量不要碰蚝油,以免危害身体健康。除了蚝油外,在日常生活中,这3种调味品也建议大家不要乱用。
再三提醒:这3种调味品别乱用调味品可谓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,毕竟缺少了它们,就无法谈及美味佳肴。不过在使用时,这三种调味品,不建议大家乱用、乱放。
这种调味品的历史较为悠久,起源于西汉,一般是通过将黄豆炒熟磨碎后发酵而成。因其含有浓郁的酱香和酯香,不仅拌饭好吃,通过焖、蒸等方式烹饪食物时,不仅可以将菜品上色,让菜品看起来更有食欲,还可以让菜品的口感变得更好。
但是黄豆酱,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,无法保证购买的黄豆酱中的微生物已经被完全灭活。
所以,大家在存放黄豆酱时,尽量将其放在冰箱中,避免其中有微生物残留,在常温中大量繁殖,进食后危害身体健康。
其次,黄豆酱也是一种高盐食物,所以胃肠不好的人群尽量不要食用。因为盐会降低胃黏膜的黏性,使其保护胃的能力下降,容易导致胃病加重。
油在调味品中具有举重若轻的位置,因为油不宜挥发,沸点不高,做菜时在锅中放油可以保护菜不被烧糊,以及将菜中的水分蒸发掉,使其变熟,达到可以进食的程度。
并且食用油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、多种脂溶性维生素还是对人体有益的物质。前者是体内脂肪的组成成分,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,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;后者中含有的维生素D,可以促进骨骼吸收钙,具有辅助骨骼发育的作用。
不过,油当中含有的油脂是一种难以消化的物质,所以腹泻的人群,在炒菜时不建议放大量的油炒菜。因为,腹泻通常伴随胃肠功能失调现象。若是体内油脂含量过高,这可能会加重胃肠的负担,影响身体的恢复。
辣椒粉闻起来有一股辣香味,将其放在菜中煎炒后,这种香味还会附在菜品上,让菜吃起来别有一番,深受川渝地区的人群喜爱。
再加上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,会刺激舌头、口腔的神经末梢,让神经系统会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、汗液分泌增加等现象,有助于排汗、排毒。毕竟汗液也是一种排毒方式。另外,这种物质还可能刺激大脑释放内啡肽,促进多巴胺的分泌,让食用者的心情变得愉悦。
所以有的人,会因为迷恋那种心情愉悦的状态,出现吃辣上瘾的情况,在做菜的时候就会放比较多的辣椒粉。但是这种物质具有较强的刺激性,进食过多容易对胃肠黏膜造成伤害,增加大家患上胃肠疾病的风险,所以说嗜辣需谨慎。
写在最后蚝油经过加热,温度高于120℃后,确实会产生焦谷氨酸钠,不过这种物质并不是致癌物质,反而有利于提高记忆力,所以大家可以正常食用蚝油。
但是蚝油是一种富含蛋白质、氨基酸,还含有水分的调味品,所以不建议在常温条件下存储。建议大家养成用完将其放进冰箱的好习惯,以免细菌在其中大量繁殖,加快蚝油变质、产生有害物质的速度。
另外,蚝油属于高盐、高糖食物,所以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患者不建议食用,以免导致病情加重。除了蚝油外,黄豆酱、食用油、辣椒粉等调味品也不建议大家乱放、乱用,以免危害身体健康。
[2]黎景丽,文一彪.对蚝油生产工艺的探讨及其营养成分与保健作用[J].2000(03):1-7.